【上圖 『諸惡不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是七佛通戒
是諸佛共教 是轉染為淨】
......................................................................................
回覆一:關於印順導師的淨土思想
(一)從邏輯上討論:
印順法師說:「仔細研究起來,阿彌陀佛與太陽是有關係的。…東方淨土為天界的淨化,這是非常明顯的。」
不論印順導師說:「阿彌陀佛與太陽是有關係的。」抑或印順導師說:「東方淨土為天界的淨化。」
上述兩句關鍵語句,都僅僅是蕭平實誣指印順老法師 有所謂「否定淨土存
在」的「不能成為證據的『假 證 據』」。
1. 首先,「阿彌陀佛與太陽是有關係的。」蕭平實不能根據此句,誣指印老否定淨土。
例如:我說:「爺爺和孫子是有關係的。」你能根據此句說:「我否定爺爺的存在」嗎?
所以,蕭平實的思路是錯的。
2. 次,印順導師說:「東方淨土為天界的淨化。」蕭平實不能根據此句,誣指印老否定淨土。
例如:我說:「乾淨衣服是髒衣服的淨化。」你不能根據此句誣指說:「我否定乾淨衣服存在」。
髒衣服洗淨化後,變成乾淨衣服,不可能衣服就不見了。如同:天界淨化後的淨土,不會不存在一般。
所以,蕭平實的思路是錯的。
(二)從佛法上討論:「淨土為天界的淨化。」
《法句經》卷下 述佛品『七佛通誡偈』述及:『諸惡莫作,諸﹝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
1. 『諸惡莫作,諸﹝眾﹞善奉行』就是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成為「人界、天界」,至極則為「天界」。
2. 而再加上「自淨其意」就是轉有漏的「天界(人天善法)」為無漏的「淨土」。
印順導師的「淨土為天界的淨化。」這句話是「轉穢土為淨土」的意思。
天界再怎樣好的享福仍然是穢土,同屬穢土的天界非透過「淨化」不可。
對於娑婆眾生而言,淨土是心中穢土(六凡法界)的淨化,由此得入佛海,簡單地說是如此。
回覆二:關於不偷盜
《大佛頂首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一節中
釋迦牟尼世尊 說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蓄。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1. 如果照你的邏輯:得真三昧的人,才能「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
那麼上文的解釋應該包括:得真三昧的人,才能「於大集會。合掌禮眾」
得真三昧的人,才能「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得真三昧的人,才能「乞食餘分。施餓眾生」
而沒有得真三昧的人,上述的事都不能做嗎!
2. 你應該注意到文前有一句「若不斷偷修禪定者」
如果你不「身心二俱捐捨」
有個「沾粘」、有個「不捨」、有個「執著」,能得真三昧嗎?這連「修行」都還談不上。
「諸法無我」這是基礎佛學,應該好好想想。
句子中的「時序」應該仔細看清楚,尤其是「若不斷偷修禪定者」這ㄧ個句子中,有兩個動詞的使用,就有前後時序之分了。
回覆三:關於達賴尊者
達賴尊者活了幾歲,這是尊者自己的事。就如同達賴多高、多重、面貌多好看、有沒有開悟等等,這些是達賴尊者自己的事,我不替別人操煩。
延伸閱讀:
1. 印順法師
佛學著作集『華雨集第一冊』
往生淨土論講記 (民國五十二年冬講於臺北慧日講堂)
線上閱讀網址: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5/yinshun25-17.html
2.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下編之十一『佛法是救世之光』
線上閱讀網址:http://www.yinshun.org.tw/books/24/yinshun24-00.html
3.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宣化老和尚講述
線上閱讀網址: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mitabha/contents.htm
4. 西方極樂是君家──宣化上人談念佛
線上閱讀網址: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PureLand/bookcover.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