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十五:又將死時,由善惡業上下身分,冷觸漸起,若無此識,彼事不成。轉識不能執受身故。眼等五識各別依故,或不行故,第六意識不住身故,境不定故,遍寄身中恆相續故,不應冷觸由彼漸生。唯異熟心,由先業力,恆遍相續,執受身分,捨執受處冷觸便生,壽、煖、識三不相離故。冷觸起處,即是非情,雖變亦緣而不執受。故知定有此第八識。
(于凌波先生)講解:有情將命終時,善業重的從下向上冷,惡業重的由上向下冷,這是將捨執、受的第八識,帶著今世所造的業因,或上生善趣,或下墮惡道,如果沒有這個第八識,這種情況就不能成立,因為六轉識不能執、受身體。眼等五識也不能執受,一者各別依根,各自緣境。二者或緣不具不起現行。若根壞緣缺,命終前則先捨五識,由此二因,眼等五識不能執、受。第六意識也不能執、受,它不是去後來先的主人翁,不住色身一處故;它緣不定;它遍寄身中諸根,隨逐緣境,相續轉故,不能說冷觸是由意識生起。唯有第八真異熟心,是由先世業力所引的總報果,所以才恆、遍、相續的執、受根身。凡是捨棄了執受的部分,冷觸便生。因為壽、煖、識三法是不相離的,識若離去,壽、煖、也必隨之而離,所以冷觸起處,便成了沒有知覺的非情外器,這非情外器雖也為第八識所變與所緣,但卻不為第八識所執、受。因此知道除六轉識外,決定有一個第八識。
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5)
- May 03 Fri 2013 03:38
眼等五識各別依故,或不行故,第六意識不住身故,境不定故
- Dec 25 Sun 2011 16:31
http://againstue.
20120513《衲履足跡》恩澤廣被 三節合一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v=X-qpTfrWrHY&NR=1
祭司王約翰
葡萄牙的影響
在當時的歐洲流傳著一個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基督教王國,其君主稱為Prester John;因此許多歐洲探險隊爭相出發尋找這個傳說中的國家。1490年左右,一個葡萄牙探險家Pedro de Covilham抵達了衣索比亞,並認為這就是那傳說中的基督教國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的傳說,於12至17世紀盛行於歐洲,內容是傳聞於東方充斥穆斯林和異教徒的地域中,存在由一名基督教(宗主教)之祭司兼皇帝所統治的神秘國度。關於這個王國的記載,見於中世紀流行的多部虛構作品。甚至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也提到了他[1]。據稱,祭司王約翰是東方三博士的後裔,是一名寬厚和正直的君主,統領一片充滿財寶和珍禽異獸、聖多馬曾居住的土地。該國內有「亞歷山大之門」和「不老之泉」等勝地,邊疆更為樂園所包圍。他擁有的寶物包括一面可看見每一寸國土的鏡子。他的王國富庶得難以想像。據說他是中亞的基督教捍衛者,曾經大破波斯軍,之後大軍直揮耶路撒冷,但因底格里斯河結冰無法渡過才作罷。還有傳說認為,耶穌基督曾應許使徒約翰將活著見到祂的再臨,因此祭司王約翰,便是那一位擁有不老不死之身的使徒約翰本人。
事實上,祭司王約翰應是基督徒屢次十字軍東征不順利之後,所流傳出的一個希望人物。
這個傳說中的國王,極有可能是源自西遼的耶律大石,他原來是遼國大將,在遼被金滅了之後,率眾西走,傳奇性地在新疆地區打下一片天地,於1124年建立西遼,甚至控制了絲路要衝的撒馬爾罕一帶,被人稱為「菊兒汗」Gur-khan。因為他是契丹人,他所建的西遼王國也被稱做Kara Khitan(黑契丹)。西遼令塞爾柱帝國的蘇丹桑賈爾(Ahmed Sanjar)感到威脅,桑賈爾於1141年派出大軍討伐,但耶律大石以寡擊眾,大破塞爾柱軍。這個著名的戰役被傳到當時戰績低迷的十字軍的耳朵,成為一個振奮的消息。西遼在宗教上相當自由,耶律大石朝廷中兼容並蓄,雖然以佛教徒為主,但也有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摩尼教徒,甚至為數不少的景教徒(基督教的涅斯多留教派),大概因此而被渲染成基督教王國。歐洲人認為若能聯合祭司王約翰,可出兵東西夾擊伊斯蘭教徒,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因此屢屢有人用此來勸說教宗,再發動十字軍東征,後來更有人假冒他的名義寫信給教宗。而「菊兒汗」這個頭銜,經過希伯來文、敘利亞文、和拉丁文的多次轉譯,終於成了Johannes,或John。
西遼一直到1211年,才被成吉思汗所滅。但成吉思汗出擊花剌子模時,他又被認為是祭司王約翰。
16世紀初,葡萄牙人航海繞過非洲好望角,在東非衣索比亞找到一個基督教王國,當時他們認定這便是祭司王約翰的王國。衣索比亞人曾一度想找葡萄牙人抵抗穆斯林入侵。但其實兩者教義差異極大,衣索比亞人信仰的是埃及科普特派,因此兩者最後不歡而散。
也有傳說,他的真實身份是克烈人的王汗,或乃蠻的塔陽汗及屈出律。也有人認為是指中國皇帝,或是印度皇帝。
[編輯] 參考文獻
- ^ 〔法〕勒內·格魯塞:《成吉思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內陸亞細亞文明(二十七)
大遼與西遼
遼國統治期(dynastic
period)
遼國是要到太宗耶律德光才建立。耶律德光在位時最大的成就是從後晉皇帝石敬塘手中得到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分別是幽(今大興縣)、薊(薊縣)、瀛(河間縣),莫(任邱縣)、涿(涿縣)、檀(密雲縣)、順(順義縣),新(涿鹿縣)、媯(懷來縣)、儒(延慶縣)、武(宣化縣)、蔚(蔚縣),雲(大同縣)、應(應縣)、寰(朔縣東)、朔(朔縣)(大約從山西省至河北省)。燕雲十六州之失使以後的北宋無險可守,其對外用兵之弱亦源於此。遼國於947年建立,同年耶律德光病逝。
遼國取得燕雲十六州後,經常侵擾北宋,宋遼交戰數次,多數都是遼勝宋敗收場。直至1005年,遼聖宗與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才大致平息邊境糾紛。
遼國開始大衰落是源於遼道宗耶律洪基(即小說天龍八部入面的遼帝,在位於1055-1101),他沉迷酒色,好獵賭博、逼死皇后、禍及太子。到天祚帝(1101-1125)即位時,遼國內有民變,外有女真侵擾,最後遼國為金人所破,亡國於1125年。
遼國雖然亡國,在中國歴史的記載就此結束,但其在中亞的歴史才剛剛開始。
西遼時代 (Western
Liao/ Qara Kitai)
話說遼國亡後,其皇族的一支耶律大石率殘軍西逃,最後走入中亞(Trans-Saxonia)重建政權。當時中亞被可汗皇朝佔領(Qarakhanid dynasty,昔日回紇西逃的其中一支,入中亞後改奉伊斯蘭教),而可汗皇朝又正派兵與從西方東征的十字軍交戰,忽然從後冒出一個耶律大石,可汗王朝大敗,而耶律大石則佔領其地。耶律大石的突然出現滅伊斯蘭國家,在基督徒眼中被視為神跡,耶律大石亦因此被譽為Prester John,即傳說中由上帝派來消滅伊斯蘭教的聖王。
西遼國祚有88年。後期的西遼受花剌子模國困擾,當時成吉思汗征討乃蠻部,首領太陽汗戰敗,其子屈出律逃入西遼。屈出律深受西遼王直魯古所信任,但屈出律為復興乃蠻部,竟與花剌子模國首領摩訶末瓜分西遼。西遼最後於1211年亡於屈出律之手。直魯古雖被尊為太上皇,但始終两年後在憂憤中死去。
不過成吉思汗的西征始終冇放過屈出律,屈出律最後於1218年被殺。
請教遼國為何是聖約翰國!?
發問者: | 4654989 ( 初學者 5 級) | |||||||||
發問時間: | 2008-07-09 15:20:15 | |||||||||
解決時間: | 2008-07-09 23:34:15 | |||||||||
解答贈點: | 5 ( 共有 0 人贊助 ) | |||||||||
回答: |
|
網友正面評價 25% ( 共有 4 人評價 )
[ 檢舉 ]
威脅北宋契丹人所建立的遼國
為何是十二世紀歐洲人廣傳的大聖約翰國?
最佳解答
- 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 ㄧ杯羹 ( 初學者 5 級 ) |
回答時間: | 2008-07-09 16:17:22 |
[ 檢舉 ]
北宋時期,契丹人所建立遼國(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江南的宋朝相對峙。)應該並不是十二世紀所傳的大聖約翰國。
大聖約翰國這名稱,我在歷史記載中沒有查證到,但在遼國(西元916到1125年)滅亡後,遼的宗室‧耶律大石還帶領著族人遷往西方,在其控制區域東至高昌,西抵裡海。而這位耶律大石先生曾被景教徒稱頌他是傳說中的祭司王約翰。<span lang="EN-US</body></html>
- Oct 15 Fri 2010 21:09
譭謗三寶罪不輕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Sutra_Selection3/volume80.htm
http://www.wretch.cc/blog/mikawa&category_id=13545437
http://www.wretch.cc/blog/mikawa&category_id=13545437
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287
《像法決疑經》云:『佛言:「若人於阿僧祇劫,
T48n2017_p0981c02(05)║以身供養十方諸佛,并諸菩薩及聲聞眾,
T48n2017_p0981c03(06)║不如有人施與畜生一口之食,其福勝彼,
T48n2017_p0981c04(07)║百千萬倍無量無邊。」』《丈夫論》云:『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
T48n2017_p0981c05(01)║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救一厄難人,
T48n2017_p0981c06(02)║勝餘一切施;眾星雖有光,不如一月明。』《華嚴經》
T48n2017_p0981c07(00)║云:『菩薩乃至施與畜生之食,一摶一粒,
T48n2017_p0981c08(02)║咸作是願:「當令此等,捨畜生道;利益安樂,
T48n2017_p0981c09(03)║究竟解脫,永度苦海、永滅苦受、永除苦蘊、永斷苦覺;
T48n2017_p0981c10(00)║苦聚、苦行、苦因、苦本,及諸苦處,
T48n2017_p0981c11(05)║願彼眾生皆得捨離。」菩薩如是,專心繫念一切眾生;
T48n2017_p0981c12(02)║以彼善根而為上首,為其迴向一切種智。』
T48n2017_p0981c13(04)║《大涅槃經》云:『佛過去惟修一慈,經此劫世七反成壞,
T48n2017_p0981c14(00)║不來生此。世界壞時,生光音天;
T48n2017_p0981c15(05)║世界成時生梵天中,作大梵王;三十六反為大帝釋;
T48n2017_p0981c16(02)║無量百千世,作轉輪聖王,乃至成佛。』 「又師子現指,
T48n2017_p0981c17(00)║醉象禮足,慈母遇子,盲則得明,城變金璃,
T48n2017_p0981c18(00)║石舉空界,釋女瘡合,調達病痊,
T48n2017_p0981c19(05)║皆是本師積劫熏修,慈善根力,能令苦者見如是事。
T48n2017_p0981c20(02)║今既承紹,合履玄蹤;乃至放生贖命,止殺興哀。
T48n2017_p0981c21(00)║斷燒煮之殃,釋籠罩之縶;續壽量之海,
T48n2017_p0981c22(02)║成慧命之因。遂得水陸全形,息陷網、吞鉤之苦;
T48n2017_p0981c23(01)║飛沈任性,脫焚林、竭澤之憂。免使穴罷新胎,
T48n2017_p0981c24(01)║巢無舊卵,脂消鼎鑊,肉碎刀砧。《梵網經》云:
T48n2017_p0981c25(03)║『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
T48n2017_p0981c26(01)║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T48n2017_p0981c27(01)║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T48n2017_p0981c28(08)║而殺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
T48n2017_p0981c29(03)║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乃至若不爾者,
T48n2017_p0982a01(01)║犯輕垢罪。』故知有情、無情不可傷害。《華嚴經》云:
T48n2017_p0982a02(00)║『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大國王,於法自在,
T48n2017_p0982a03(02)║普行教命,令除殺業;閻浮提內,城邑聚落,
T48n2017_p0982a04(03)║一切屠殺皆令禁斷。無足、二足、多足,種種生類,
T48n2017_p0982a05(02)║普施無畏,無欺奪心。廣修一切諸行,仁慈蒞物,
T48n2017_p0982a06(01)║不行侵惱。發妙寶心,安隱眾生;於諸佛所,
T48n2017_p0982a07(02)║立深志樂。常自安住,三種淨戒;亦令眾生,
T48n2017_p0982a08(03)║皆如是住。菩薩摩訶薩,令諸眾生,住於五戒,
T48n2017_p0982a09(03)║永斷殺業;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
T48n2017_p0982a10(07)║「願一切眾生發菩薩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
T48n2017_p0982a11(02)║乃至見眾生,心懷殘忍,損諸人畜,所有男形,
T48n2017_p0982a12(03)║令身缺減,受諸楚毒;見是事已,起大慈悲,
T48n2017_p0982a13(03)║而哀救之。令閻浮提,一切人民,皆捨此業。』《涅槃經》云:
T48n2017_p0982a14(00)║『一切惜身命,無不畏刀杖;恕己以為喻,
T48n2017_p0982a15(02)║勿殺勿行杖。』昔有禪僧鄧隱峰,未出家時,
T48n2017_p0982a16(03)║曾射一猿子,墮地而終。須臾,猿母亦墮而死;
T48n2017_p0982a17(03)║因剖腹開,見肝腸寸寸而斷。遂捨其射業,因此出家。
T48n2017_p0982a18(00)║是知人形獸質,受報千差;愛結情根,
T48n2017_p0982a19(03)║其類一等。所以失林窮虎,乃委命於廬中;鎩翮驚禽,
T48n2017_p0982a20(00)║遂投身於案側。至如楊生養雀,
T48n2017_p0982a21(05)║寧有意於玉環?孔氏放龜,本無情於金印。命既無於大小,
T48n2017_p0982a22(00)║罪豈隔於賢愚?三業施為,切宜競慎。
T48n2017_p0982a23(03)║誤傷誤殺,尚答餘殃;故作故為,
T48n2017_p0982a24(09)║寧逃業跡?或受一日戒,或持八關齋;或不噉有情,或永斷葷血,
T48n2017_p0982a25(01)║不值三災之地,能昇六欲之天;既為長壽之緣,
T48n2017_p0982a26(00)║又積大慈之種。經云:『昔有迦羅越,興設大檀,
T48n2017_p0982a27(00)║請佛及僧。時有一人賣酪,主人駐食,
T48n2017_p0982a28(03)║勸令持齋聽經,至冥乃歸。婦語之言:「我朝來不食,
T48n2017_p0982a29(01)║相待至今。」遂破夫齋。半齋之福,猶生天上,
T48n2017_p0982b01(02)║七世人間,常得自然衣食。一日持齋,
T48n2017_p0982b02(05)║得六十萬歲自然之糧;又有五福:一者、少病。二者、
T48n2017_p0982b03(03)║身意安隱。三者、少婬。四者、少睡臥。五者、命終之後,
T48n2017_p0982b04(01)║神得生天,常識宿命。』 「或懷慚抱愧,
T48n2017_p0982b05(05)║常生慶幸之心;識分知恩,恒起報酬之想。《雜阿含經》云:
T48n2017_p0982b06(02)║『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淨法,能護世間。
T48n2017_p0982b07(02)║何等為二?所謂慚、愧。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
T48n2017_p0982b08(01)║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
T48n2017_p0982b09(01)║尊卑之緒,顛倒混亂,如畜生趣。即說偈言:
T48n2017_p0982b10(02)║『世間若無有,慚、愧二法者,違越清淨道,
T48n2017_p0982b11(03)║向生老病死;世間若成就,慚、愧二法者,增長清淨道,
T48n2017_p0982b12(00)║永關生死門。』」』 「或代誅贖罪,沒命救人;
T48n2017_p0982b13(03)║或釋放狴牢,赦宥刑罰;或歸復遷客,招召逋民;
T48n2017_p0982b14(02)║或停置關防,放諸商稅;或給濟貧病,撫恤孤惸。
T48n2017_p0982b15(01)║常以仁恕居懷,恒將惠愛為念。若覺、若夢,
T48n2017_p0982b16(02)║不忘慈心;乃至蠕動蜎飛,普皆覆護。《華嚴經》云:
T48n2017_p0982b17(00)║『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獄囚,五處被縛,
T48n2017_p0982b18(02)║受諸苦毒,防衛驅逼,將之死地,欲斷其命;
T48n2017_p0982b19(03)║乃至自捨身命,受諸苦毒。菩薩爾時語主者言:
T48n2017_p0982b20(03)║「我願捨身,以代彼命;如此等苦,可以與我。
T48n2017_p0982b21(03)║如彼人隨意皆作,設過彼苦阿僧祇倍,我亦當受,
T48n2017_p0982b22(01)║令其解脫。我若見彼,將被殺害,不捨身命,
T48n2017_p0982b23(02)║救贖其苦,則不名為住菩薩心。
T48n2017_p0982b24(08)║何以故?我為救護一切眾生,發一切智菩提心故。」』《正法念經》云:
T48n2017_p0982b25(00)║『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
- May 29 Sat 2010 04:09
珍惜自己
嗯….
雖然小弟 忙,少時間可以上網發文
但 還是會抽空上網看看
網友 放晴 幫小弟把一篇文章轉過去 知識家
得到某篇回應 如下圖
看一下 這段回應
嗯... 我能說什麼呢 !
什麼 是「影射」?
什麼 不是「影射」?
「影射」的定義是什麼?
基於什麼樣的標準,可以稱為「影射」?
再次
如果 是「影射」, 那麼 影射些什麼道理?
如果 不是「影射」 , 那麼 印順老法師 的 「 淨土新論 」是說些什麼道理?
閱讀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從某個點切入
我們不妨 就從「影射」談起
有興趣的網友 可以和 在下 談談 什麼是 「影射」 ,
再接續談 印順老法師的「淨土新論」。
不過 在討論 「影射」 之前
在下 應該 怎麼說呢?
唉 .........
十法界不離一念心 請多珍惜自己
- Jun 14 Sun 2009 22:39
再來破基督大石的 其他章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東西的謊言本質(轉載文章)

再來破基督大石的<<西藏文化談>>其他章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東西的謊言本質:
(轉帖)...耶律大石的東西不值一提,此人據稱是一個瑞士華人,為了反駁“中國破壞西方文化”而寫了這些長篇,其中“依據”多轉自歐洲藏學家的作品,但他並不深入瞭解藏學和佛教,而是根據自己的惡意來做字面上的誤導。
特別要注意的是,我國自己研究藏學的學者,包括專門批判嘉瓦的文章都不會象他那樣搞醜化和歪曲。
抱著看他說什麼的想法,勉強看了<<西藏文化談>>,才發現作者也不過是通過歪曲和編造在那裏蒙人,所以決定做出回復,因為,如果你讓我用佛教密宗的觀點去反駁,我沒有這個能力,但這個系列的內容曲解和編造的成分太多,要反駁這類下三流的手法似乎並不很難-----僅僅指出其中的曲解和編造的成分即可,故試著回復如下:
系列之一是將西藏有「巫術」,而且是用來殺害敵人的,這確實是事實,只是所謂的巫術指的是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而所謂的敵人也不是指肉體上的敵人,而是指成佛路上的敵人,如煩惱、仇恨等。瞭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佛教僧侶非常講究調服煩惱、欲望等,如果一個人還俗,人們就說他被欲望或其他的煩惱所征服,反過來講就是征服了欲望和煩惱等,如果你以眾生平等的觀念愛一切人----包括你的仇人,就說他戰勝了仇恨或嗔恨之心,從這裏看出佛教的敵人是仇恨、貪戀、欲望、愚癡等等,而通過「巫術」要消滅的就是這些,但為什麼要針對某些人,是因為根據佛教的說法,這個人已經被上述的敵人所征服,因此,通過系列文作者所謂的「巫術」調服敵人身上的這些敵人---注意,要消滅的是敵對者(具體的人)身上的促使其瘋狂或殺戮等惡行的佛教之敵----仇恨、欲望和貪戀等,而不是肉體意義上的敵人,因為,消滅了仇恨、欲望和貪戀等惡行之源,作為具體人的敵對者就不會再敵對。在藏傳佛教中有許多召喚佛教的「護法神」以及密宗的本尊來促使事業盡速發展的儀軌,由於這些護法大部分是用來調服仇恨、貪戀、欲望、愚癡以及其他的仇視佛教之鬼神,因此他們的形象一般都是猙獰可怕的,凡是到過藏傳佛教寺院的都可以看到這些面目猙獰的護法神。當然有不少某某護法如何靈驗,取千里之外之人頭如探囊取物等民間說法,但可不要把這些民間信仰當成真正的佛教。
這些護法的來源絕大部分是印度,由於這些護法之神(即系列文中所為的魔鬼,佛教中的小乘佛教不承認密宗,故無護法神之說,有時也稱大乘佛教密宗中的護法神為魔鬼)大都是一些世間神被佛教高僧調服為佛教之護法,因此,他們有相當多的特殊的嗜好,系列中令人毛骨悚然的供品就是極端的例子,但是,系列作者沒有講清楚或弄清楚的是,這些所謂的人血、人肉、內臟、人腦等都是通過觀想或以糌粑做成的類似形狀來代替,類似的「供養」(系列文中所為的「餅」,一般譯為「食子」,就是給世閑神的食物,由於佛教不皈依世間神,所以並不是供養,而是施予,但這些不重要,就不詳細解釋了)在西藏的宗教儀軌中並不少見。宗教復興以後,筆者很多次地看過僧人們用糌粑面做成人狀、心臟狀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供品」,大家可能知道藏傳佛教有著名的穌油花,那巧手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當問到為什麼要做成這些形狀時,答案是,這些世間神雖然已經是佛教的護法神,已經不再作惡傷害生靈,但習氣仍未除盡(所以是世間神,也就有喜怒哀樂),就象豬八戒雖然送唐僧上西天,但隨時留戀著高家莊的媳婦一樣,這些世間神也保留者以往的不良習氣,因此,當它們看到自己喜愛之形狀的供品時就會歡喜受用。所以,文中記載著給這些神施予食子時需要那些,其中有些就是文中所引的那些令人恐怖的供養,其實,如上所述,實際操作上卻完全是另一回事情,還有比如用很濃的茶冒充血等。另外還有一些大型宗教法會前舉行儀式時,為了能夠使法會正常進行,也要做出很多的食子施予各種惡鬼或與佛教無關的鬼神,意思是希望他們不要干擾和忌妒法會,如不這樣做,認為這些鬼神就有可能不高興而加害予法會,如降下流行病或雨雪等。這些鬼神也有喜歡人血人肉什麼的,所以也要用糌粑面做成類似形狀的供品放在食子上。但外行看介紹這些儀式的經文,上面寫的就是人血人肉什麼的,不知道的就會覺得很恐怖。民間有些傳說某某人從天葬場取來真正的人肉人血做成食子而如何靈驗等等,但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會這樣做的。另外,密宗有佛教的密宗和印度教的密宗,在西藏佛教後宏期,這些都傳入西藏,甚至還有其他偽造經書謀財貪色的,在藏文佛教史中有不少記載,指這些人如何偽附佛教之名,實施完全違背佛教之惡行等,所以,評定是否為佛教之密宗,一個標準就是是否傷害生命,如果傷害生命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密宗。至於系列文中談到為了抵抗解放軍派洽劄芭喇到邊界阻擋解放軍,為此殺害二十一人的說法,根據記載及回憶,當時一些寺院曾經進行過「扣鍋」等儀式,但殺害二十一人的說法純屬信口雌黃。
另外,在高層次的密宗中,所謂的血、精液等,所指完全不同於世俗一般的字面涵義,如「血」,在密宗中指「光明之智能」,但為什麼要用血來比喻,由於涉及的太深,不是我所能解釋的,當然也不是幾個老外學兩年藏文就能瞭解的,但有一點,西藏佛教中的很多教義都是用現實中最普遍的事物來進行比喻,而且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而無所顧忌,也常用人們都忌諱談論的事物如人肉、糞便等等。
至於文中提到的「拉」,指的是類似靈魂的「東西」,我就是從小聽這些概念長大的,這個概念來自於西藏原始的宗教---本波教,從小聽大人講過的無數故事中都會談到這個「拉」,由於西藏的佛教有很多本教的概念和內容,因此,佛教徒也談。同樣,雖然我不知道,但相信類似五世嘉瓦喇嘛的「八齒之輪」等說法肯定會有,因為類似的說法在幾乎每一個喇嘛的民間傳說中都可以找到,只是成千成百地消滅的敵人是「仇恨心、煩惱、貪戀」等而不是具體的人,否則五世嘉瓦喇嘛就不是比丘。至於文中所謂的「魔鬼之石」,該寺確實有兩個石頭,被說成是空行母的磨石,如果有法行的人去轉動,將會調服魔鬼云云。在西藏如果搜集類似這樣的民間信仰或者說傳說,十個博物館都可以裝滿,但因此類推認為這就是西藏佛教,那就真是貽笑大方。文中還煞有介事地說有些喇嘛在轉動磨石後死去,系列作者不知道的是,雖然被稱謂磨石,但那根本不是我們平常所指的磨石,而不過是兩個形狀有些怪異的天然石頭而已,真不知道那幾個僧人是怎麼去轉的?
還有,毛澤東死時DL正在舉行儀式云云,看當時的藏文新聞就知道,當時DL正在主持一個法會(DL每年要主持許多法會),而這次法會是再平常不過的法會,就是念頌六字真言。至於DL所謂的好天氣,如果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我想也可能就是類似中國的天人感應的說法吧。至於一些藏人把毛的死歸功於DL的法術,我是相信的,因為不僅毛的死,所有的成功都會歸功於DL,看看隨噶-瑪-巴逃亡的幾個弟子的採訪記,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將逃亡的成功歸功於噶-瑪-巴---雖然他們做了全部的策劃,而且噶-瑪-巴本人也是逃亡者。這談不上什麼文化不文化,是一種迷信,僅此而已。系列中還說嘉洛頓珠(DL的哥哥)是「活佛」更是信口雌黃。以上是有關「巫術」的。寫到這裏,我發現,如果如此一條一條地解釋,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篇幅,似乎沒有必要,因此,以下我會盡可能簡要地解釋。
系列文化之二是熱振喇嘛,作者想要說明的是尋訪DL的人員(但不是熱振喇嘛帶領的)見到DL時,雙方之間的對話是假的,根據是當地人不會說藏語。且不說當時的尋訪團成員更桑孜等人的自傳中明確記載。實際上,當時當地藏人大都確實會講漢語,但主要還是講藏語----實際上DL的哥哥姊姊和母親的漢語講的非常不流利,DL的母親每天的功課就是念《八千頌》,那可是藏文。還有他們不象其他已經漢化的藏人有中文名字,DL一家只有西藏名字。至於DL的俗名,「拉莫」在安多地區是普遍使用的一個名字,如,前流亡政府安全部長中就有一個叫拉莫才仁的安多人,如此穿鑿附會實在沒有興趣反駁。
文化系列之三是金剛乘,作者建議不要稱藏傳佛教為佛教,出了好笑還能說什麼?其他的內容我不太熟悉,不談。
文化系列之四是談「格拉夏」,不談其中故作玄奧等那些內容,僅指出其中的一些錯誤,如:蓮花生入藏時,藏文史籍記載西藏國王在聽到蓮花生已經來到的消息後來不及穿好鞋子就跑出來迎接的故事,至於要蓮花生鞠躬以及藏王下跪的神話筆者是第一次聽說,也算是長見識----知道了這個世界只要需要什麼都可以造出來。作者在說蓮花生傳入的佛教只有一個「亂」字以後(當時不僅蓮花生,佛教也從中國傳入西藏,中國佛教的大乘和尚信徒還很多,最後印度派與中國派在西藏不斷發生衝突,最後決定以辯論決定取捨,辯論的結果是大乘和尚失敗,由此規定西藏的佛教師從印度,中國佛教從此在西藏絕跡,看看當時雙方互相攻擊的內容,就知道蓮花生的佛教是不是如他所說的那樣邪惡)。隨即系列作者把筆鋒一轉就說到了阿底峽到西藏整頓佛教,這一筆就把西藏歷史上重要的佛本之爭和朗達瑪滅佛以及西藏佛法完全消失、還有佛法復興的後宏期等二百五十餘年的歷史全都帶過去了,給人的印象是間隔二百五十年的蓮花生和阿底夏是同一時代的人物,實際上,蓮花生時期西藏還沒有出家人,後來有了出家人和寺院,佛教興盛,引起西藏傳統宗教本波教的不滿和抵制,雙方衝突的結果,代表本教的朗達瑪即位後毀滅佛法,使西藏九十餘年完全不聞佛法之聲,接著是西藏的分裂,在分裂時期,佛教從安多和阿裏開始復興,但由於西藏缺乏具格的法師,魚目混珠,許多印度教和其他的外道偽稱佛法,還有很多騙子自己編造經書,那時候確實是一個「亂」字,但這個亂是由於佛法久湮滅而造成,不是蓮花生所傳佛法的問題。由於西藏佛法混亂,阿裏王捨身邀請阿底夏,從而使西藏再一次接觸到純正佛法,並催生了後宏期各教派的形成。
其他的穿鑿附會和評論就不予之評。